『 找到不快乐的根源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面对突然爆发的情绪,如何让自己恢复平静?
蚊子和大象?
一只嗡嗡作响的蚊子就足以让我们怒气冲天,但引起情绪的不是蚊子,而是蚊子后面的大象。
我们认为的“小题大做”,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隐藏在小事背后的渴望。
比如因为乱扔的袜子,夫妻双方就能发生激烈的争吵,这背后是他们某些情感的基本需求未能在关系中被满足,但彼此都不愿意去探讨,而针对一只袜子进行互相攻击却要容易得多。所以,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讨论袜子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那么,大象是怎么产生的?
原生家庭以及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当我们长期处于某种压抑状态,或者遭受重大的打击,大脑为了保护我们,便自动形成了一些“认知框架”。每当出现一些信号,这些情绪框架就会出现,用来自我防御。
但大脑的识别并不准确,细小的事常常也被识别成危险信号,导致我们情绪爆发。如果自己不能主动做出改变,这种陈旧的应激反应就会不断被强化,变得越来越难以改变,伴随我们的一生。
所以,每当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们忽视了某种内在需求。
那么,该怎么去找到这种需求呢?
如何找出大象?
没有人生来强大,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失望和挫折,当我们再次面对难以掌控的压力时,旧时的应对模式就会出现,蚊子就变成了大象。
所以如何找出大象,让需求重新保持平衡,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大象出现时,头脑中的思维框架下会让我们退行到过去的某个阶段,置于一种短暂的“童年模式”,让我们再次体验到曾经的某种伤痛。此时,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成了一个孩子,于是就产生了无法解释的无助、恐惧、愤怒和悲伤。
每当出现无理取闹的负面情绪时,试着回到从前,找一找相似的体验最早出现于生命中的哪一刻,那一刻我们缺失的是什么,然后以成年人的身份去帮助当初那个不知所措的自己,表达童年的沮丧时刻未能说出的话。
但情感中的保护情绪,是个快速的自动运转的应急程序,往往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思考的时间。我们需要学会在情绪出发之后的间隙置入自己的觉察,或许这个间隙总不足以立刻让我们解决问题,但没关系,不要逃避和自责,每一次接纳和关注自己都会增加这个间隙,直至大象消失。
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特别怪异孤僻的人,不要愤怒,他无意贬损或者伤害你,只是因为在他身后有些特别强大的大象,许多细小的事情都会引发他们。
重新获得平衡
把你现在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画一张扇形图,再把你期望自己的分配画成另一张扇形图,你对时间的分配透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看看你现在这张图反应了什么需求,期望这张图又反应了什么需求。
需求存在于现状和愿望之间的差距,如果两张图的差距较大,说明你现在的内心过于割裂,你需要给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来跟清晰地探索自己。
比如:
- 我目前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 什么给了我满足感?
- 生活中愉悦和幸福的时刻有哪些?
- 我在哪些方面特别努力,取得了哪些满足重要需求的成就?
- 我感到哪些不足?
- 会回避哪些情景?
慢慢看清自己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许多互相矛盾的渴望。比如你想过更舒适的生活,又想成为更厉害一点的人,这时候你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平衡这些矛盾的渴望。
作者分享了一种“四方形平衡法”来帮助我们平衡需求,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这本书是德国经典心理疗愈答案之书,热销了十四年,治愈了许多人。
作者德国心理学家哈尼西和温德勒,融合了四十余年专业经验,在书中分享了详细的需求自测表以及平衡方法,帮助我们找到并搞定蚊子后面的大象,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阅读: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 作 者:爱娃·温德勒、恩斯特弗里德·哈尼希
- 出版年:2017.11
- 分 类:心理学
愤怒很容易表达,它让我们看起来不那么脆弱,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悲伤和恐惧;所以相比起感受愤怒带来的力量,我们更需要去感受愤怒背后的脆弱和渴望。
——来自 @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