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正不自觉地被操控中 』-《操纵心理学》
下面两个问题,你会给自己打几分?
- 和你的伴侣或者家人相处时,你觉得自己被爱的程度是几分?
- 同样在这段关系里,你觉得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的评分又是多少分?
如果前者很高而后者很低,你可能已经陷入一段暗藏操纵的关系。许多操纵隐藏在关怀与好意之中,往往靠“情感勒索”而非强硬命令。你很有可能不愿意承认,但大多数的控制和被控制却都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
隐形操控
多数人以为自己远离操控,但其实我们身边却处处存在着“以爱之名”的操纵。
简单例子:试想一下,假如今天你约了老同学吃饭,正准备出门,这时候你的家人或者伴侣会说:“天这么冷,外面流感还严重,先推了吧,下次有机会再去”,此刻你可能觉得对方完全是出于担心你的身体才会阻止你出门。
但试着再往下觉察一层,如果你说自己会注意戴好口罩并做好保暖,随后你会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出门?还是会陷入一种担忧和恐慌,觉得对方会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生气,甚至爆发冲突?
如果是后者,那么你们这段关系或许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因为爱从来都不是都应该是轻松的,只有控制才会变得沉重。恰恰是在充满控制的关系里,做一些即使完全合乎常理的事,比如和朋友吃饭、逛街,或者出去打个球,连最日常的社交或兴趣都可能引发恐惧或内疚。
真正的关心允许对方自行判断并承担后果,而控制则通过制造内疚或恐惧来左右决定。
被操纵人格
如果你有以下特点,那你大概率是一个容易被人操纵,也是一个容易吸引操纵者出现的人:
- 你很喜欢取悦别人,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或者讲的笑话开心,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 你总是在试图获得他人的认可,完成一件事,你会十分期待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别人的否定,你会十分在意和沮丧。
- 你害怕负面情绪、害怕冲突,别人一旦表现出不开心的情绪,不管是不是因为你,你都会觉得紧张。
- 你很难拒绝别人,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你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该怎么去满足,而不是判断合不合理。
- 你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你很难找到一些词语来形容自己。
- 你不够自信,面对选择总是需要先去征求身边人的同意。
- 你自我效能感很低,觉得自己很难掌控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也总是让你不安。
如果以上表现你中了很多条,你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周围的关系了。
摆脱操纵
操纵能够付诸行动是因为他有效果,因此只要你一直允许操纵者剥削你、控制你,操纵就会继续。
所以,组织操纵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的行为失效,而操纵者实施操纵无非两个目的:要么希望你去做某件事,要么不希望你去做某件事。
所以当你陷入两难,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去做时,试着问问自己:
这件事我不做,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
如果让你陷入恐慌的,只是对方情绪上的贬低或者威胁,比如:我这么做他就会生气,我不这么做他就会失望。你为了避免这种冲突的产生,不得不舍弃掉自己一些合乎常理的追求,那么你就敢于直面冲突。
在一次次冲突中,你要学会降低自己对很多事物的恐惧:对否定的恐惧、对被抛弃和拒绝的恐惧,对负面情绪和冲突的恐惧,以及会被孤立的恐惧。然后在一次次冲突中看清自己的边界,对自己慢慢形成更清晰的认知。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然后重新让自己满意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哈丽雅特,有着30多年心理咨询经验。关于操纵这本书里还说了很多,比如列举了操纵者比较典型的几种人格,摆脱操控的一些注意事项,摆脱操控的一套ABCD方法等等。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去对抗一切操纵,而是让我们能够识别出那些原本我们无法察觉到的、让我们丧失人生主导权的行为,然后把它们当作看清自己的一面面镜子,在冲突中重新认识自己,然后磨炼出一个更加坚定的自己。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面对操纵带来的冲突,也是一次一次改变自己,让自己真正获得自由的机会。每一次对界限的坚持,都是你走向真正自由的脚步。
最后,分享书中引用的希勒尔的一首诗:
若我只为己,我为何物?
若不在此时,更待何时?
——希勒尔
《操纵心理学》
- 作 者:[美] 哈丽雅特·B·布瑞克
- 翻 译:李璐
- 出版年:2020.09
- 分 类:心理学
——来自 @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