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经富贵熏染,便再也不肯褪色 』-《包法利夫人》
一个偷情的故事却何以轰动了整个欧洲?在被禁之后却依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
作者福楼拜,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之一,被成为法国“新小说”派的鼻祖。他花了近5年的时间上千个日夜,将书里的每一个文字打磨的如宝石一般精美,1857年一经出版便轰动了整个欧洲文坛,雨果曾盛赞其为“一部真正的杰作”。
读懂了《包法利夫人》,也就读懂了人是如何在繁华的世界里陷入虚无的。
因为在这个欲望指数疯长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浪漫囚徒
小说的主人公艾玛,一个美丽的乡村姑娘,13岁时被父亲送到了城里的修道院去接受贵族教育。
在修道院的日子,艾玛读了许多极具浪漫主义的爱情小说。于是她和许多怀春的少女一样,对海阔天空的爱情生活有着极强的向往。
几年后,艾玛从修道院回到了家中,可不久她便厌倦了没有趣味的乡村生活。
书里说:
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
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
渐渐地,艾玛对周围平淡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直到有一天,艾玛的父亲摔断了腿,一个叫夏尔·包法利的医生闯入了她麻木的生活。
婚姻围城
夏尔对艾玛近乎是一见钟情。他的出现所带来的刺激,使急于改变生活现状的艾玛相信,自己即将得到书中那渴望而不可及的爱情。
没多久,夏尔的妻子去世。就这样,艾玛 (遵循父命) 嫁给了夏尔,成为了包法利夫人。
婚后的夏尔加倍努力工作,对艾玛百依百顺。相比之前那个牙尖嘴利、又老又丑的妻子,现在这个年轻美丽的妻子他怎么也看不腻。对他来说:
但艾玛却渐渐陷入痛苦,在她心里,自己的丈夫应该无所不知、多才多艺。
但夏尔却什么也不懂,毫无情调。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懂得爱情,但现在却没有得到爱情应该带来的幸福。于是她想是不是自己搞错了?此时
须臾美好
直到有一天,一场贵族舞会的邀请再一次改变了艾玛的生活。
舞会上的鲜花、美酒、乐队、华尔兹,这奢华的一切使她的内心山崩地裂。舞会上邂逅的如白马王子一般的舞伴,也让她魂牵梦萦。就连舞会上的砂糖,她也觉得比别处的更细更白。
自此艾玛梦想中的生活被重新填上了色彩。书里说
从此,对舞会上的珠光宝气和才子佳人的回忆占据了艾玛的心,正如那句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一样。
最终幻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艾玛抑郁成疾。为了让艾玛快乐起来,夏尔带着她离开了这个刚刚站稳脚跟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小镇上。
在这里,艾玛真正开始了她背德求奢、走向毁灭的道路。
无尽沉沦
她向后出轨了两个不同的男人,尽管在过程中曾有过克制、生过悔意,更曾试图在丈夫那里找到比爱情更加坚固的靠山。
但是,当人的情欲披着她幻想中爱情的外衣浪漫出场时,不甘平凡的艾玛便只能义无反顾地穿上这满是虱子的华袍。
艾玛为自己有了情人而欢欣跃雀,她自得其乐,好像恢复了青春妙龄了一样。书里说
但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他的第一个情人罗多夫没有答应她私奔的请求,并抛弃了她。第二个情人莱昂也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前程离开了她。
而为了装点这一次又一次的浪漫欢愉,为了维系自己上流社会的生活幻影,艾玛挥霍无度早已倾尽所有,并瞒着丈夫欠下了巨额的债务。
面对法院的传票,面对债主的步步紧逼,艾玛昏头转向不知所措。她先后去找了曾经那两个情人寻求帮助,但得到的尽是敷衍和冷漠,唯一愿意帮助她的律师也是想趁此占有她。
眼见着债主马上就要来没收她和包法利的资产,艾玛再也不能面对生活的破碎,吃下一大口毒药与她的浪漫主义梦想一同死去。
更多观点
这就是包法利夫人荒诞又可悲的一生。
作者福罗拜的文字如一般闪着寒光的手术刀即精美又锋利,将包法利夫人的皮与肉一同扒下,剩下的每一块骨头都是脱离了现实的浪漫主义所要付出的代价。
或许艾玛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依附于爱情身上那些不着边际的浪漫与狂放、那些以欲望为底色的幸福与热情。
《包法利夫人》不仅标志着19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载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最后,分享书里对艾玛心中的爱情的一段描写结束今天的阅读:
爱情对她来说,应该突然袭来,光彩夺目,好像从天而降的暴风骤雨,横扫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把心灵投入万丈深渊。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 作 者:福楼拜
- 出版年:1856年
- 分 类:小说
——来自 @不略